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盖州 > 非物质文化遗产

暖泉镇前暖泉村发现清代“贞节碑”

来源:盖州市人民政府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12

【字号:

分享:

在古代立贞节碑,是为了专门表彰一些忠孝双全的优秀女性,必须经过皇上批准,是一种很高的褒奖。秦汉时期,就有旌表贞节烈女的不成文规定。明清以后,旌表贞节烈女开始制度化、固定化,并且加大了旌表力度,所有设立的贞节碑必须由礼部统一设置,以皇帝的名义表彰,碑头一般都刻有“圣旨”二字,是封建历史的一种真实见证。

在清末时期,暖泉镇前暖泉村出了一名举人,名为陈桂生(原名陈荣铭)。陈桂生的母亲邵氏怀他在身时,其父就不幸亡故。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陈家陷入贫困。邵氏甘于贫苦,以纺织养家糊口,上奉侍公婆,下抚养儿子并供其读书。陈桂生自幼便刻苦读书,在母亲含辛茹苦的抚养教育下,在清光绪元年(1875年)终于中举,光宗耀祖。邵氏苦节五十余年,于光绪九年(1884年)去世。光绪十一年(1886年),光绪皇帝下旨为其立贞节碑进行表彰。

据前暖泉村老人陈明玺等回忆,贞节碑原立于村西公路南侧一座碑亭内,正面好像刻有“旌表其贞”四个大字,后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平整土地时被毁,下落不明。当年的几名知情者皆已去世,记者多次去前暖泉村走访寻找此碑下落都一无所获。

日前,前暖泉村村民张福山给记者提供线索,说他在前暖泉村六组吉成昌家养鸡场院子东侧铲草时发现了一块清石碑。为验证此碑是否就是消失半个多世纪的“贞节碑”,次日,记者乘车赶赴暖泉镇前暖泉村对该石碑进行探访。

在前暖泉村党支部书记罗忠军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前暖泉村六组吉成昌家养鸡场。此碑存放于院子东侧一处废弃的水井上,碑体为青石材质,由碑首、碑身组成,整体通高约2.5米,其中碑首高约0.75米,宽约70厘米,厚约21厘米;碑身高约1.75米,宽约67.5厘米,厚约18.5厘米。碑首为九眼透龙浮雕,碑额雕刻楷书“贞能致寿”四字。碑身两侧雕刻“暗八仙”图案,碑文字迹清晰、刻工精湛。从碑文分析,此碑确实为清光绪年前暖泉村举人陈桂生母亲邵氏的“贞洁碑”。此碑朝上一面为碑阴,但由于过于巨大沉重,人力很难将其翻动,遂碑阳文字暂且不知。今后还需更多专业人士前去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这块贞节碑对研究清朝的封建礼教提供了实物依据,同时也彰显了前暖泉村深厚的乡土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及教育意义。前暖泉村党支部书记罗忠军表示,今后将尽力保护好这块贞节碑,让其免招再次破坏和丢失,将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世代传承下去。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