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盖州 > 辰州艺苑

盖州高跷秧歌的历史沿革

来源:盖州市人民政府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5-18

【字号:

分享:

    盖州高跷秧歌兴于明末清初,是在古代民间杂技、踏跷和百戏基础上发展衍变而形成的。是辽南盖州地区劳动人民自娱共乐的一种自发性民间舞蹈形式。其原始功能为酬神娱人。主要活动于春节拜年、庆典、庙会、祭祀等活动。

 

    盖州高跷秧歌在清康熙乾隆年间十分兴盛。民国中期为盖州高跷秧歌的鼎盛时期。建国初期更为繁荣兴旺。“文革”十年洗劫,使其残遭破坏、发展受阻、十年断代。八十年代初至今,受到政府重视,有所发展,但对这一传统民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方面,尚大有缺憾。

 

    盖州高跷秧歌历史上著名艺人较多,民国中期至解放后,有郭锡成等“四大名旦”红极一时,为盖州高跷秧歌的杰出代表。

 

    盖州高跷秧歌具有“扭、稳、浪、俏、哏、相、逗、兴、默”的艺术特点。熔歌唱、舞蹈、戏剧、杂技为一炉,活泼浪漫,炽烈火爆,舒展豪放,乡土味浓,别具特色,自成一派。

 

    盖州高跷秧歌蕴含大量的历史、文化、民俗等信息,对于研究辽南人民历史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历史信息、劳动人民审美情趣,以及研究辽南民歌、民间舞蹈、音乐、戏曲、杂技、民间口头文学创作乃至研究中国民间秧歌流派、体系的演变发展等,都具有十分宝贵的科学价值。

 

    盖州高跷秧歌濒危状况严重,大多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著名艺人都已逝世。30年代后出生的艺人存世甚少,也都70多岁了,新生代人才极少,特别是能全面继承此艺术特点的人几乎没有,使今人看不到盖州高跷秧歌历史本来面目,部分“绝活”几乎失传,因此亟待抢救和保护。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