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盖州 > 中国书法诗词之乡

邵希斌:历史的忠实记录者

来源:盖州市人民政府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05

【字号:

分享:

有人说记者是历史忠实的记录者,然而地方志工作更是一个地方历史的记录和传承。近日,记者来到盖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见到了另一位“历史的记录者”——邵希斌。

当时,邵希斌正在埋头整理着文件,面对桌上堆积如山的资料,他显得从容、认真。

“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工作。”这是邵希斌的座右铭,也是他的人生写照。怀着对家乡的热爱,数十年来,走遍了盖州的山山水水,对盖州的历史人文、地理风貌、自然环境等进行实地考察,形成了大量文字材料。

“干一行,爱一行,我爱我的职业,更爱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人活一辈子,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传承者。我愿用笔端记录盖州,用奉献书写人生”。邵希斌如是说。

邵希斌,男,1952年3月出生,1972年6月参加工作,197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盖县太阳升公社老庙大队团总支书记、民兵连长、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叶家沟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太阳升公社报导员、党委委员,太阳升供销社党支部副书记、主任,沙岗子供销社副书记、主任,盖县县社办公室、业务科干事,盖县财委、财贸部干事。1984年6月至1989年10月,先后任营口市鲅鱼圈区废旧物资公司、土产杂品公司书记兼经理,鲅鱼圈区海星供销社书记、商贸公司经理。1989年至2010年5月,先后任盖州市第二百货商店、妇女儿童商店书记兼经理等。工作期间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2010年6月,被聘用到盖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参与编纂《盖州市志》、《盖州年鉴》等工作。邵希斌说:“研究历史不仅应该掌握真实而丰富的史料,而且必须有阐释史料的史识和敢于秉笔直书的史德”。

据他了解,史料的威力很大,研究历史离不开它。根据流传途径不同,有人将史料分为“文字记载”“实物遗存”“口耳相传”三类。

邵希斌文风朴实,写作态度严谨。几年来,他先后编纂了《盖州市国税志》,《盖州市志》第二、三卷国税、军事、旅游、人物等篇,参与《盖州年鉴》2010、2011—2012、2013、2014年度的编纂工作,参与了盖州市大型图书《盖州文化》宗教篇、人物篇等的写作,文字量达200余万字。邵希斌说,真实是盖州文化的生命,里面哪怕有一丁点的小差错都是无法容忍的。

“研究历史,的确有一个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问题,也就是史识问题。因此,要从事实的总和以及联系中掌握事实。”邵希斌说,历史研究作为一门探究事实真相的学问,需要研究者具有一种宝贵的人格气质,也能在研究过程中造就一种宝贵的人格气质,这就是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敢讲真话、不计利害的精神。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多年来,他先后在《盖州市报》、《营口日报》、《盖州文艺》、《盖州传记》、《营口春秋》、《辽宁沿海》等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其作品有:“盖州建置”、“盖州辖域考”、“连云岛探古”、“盖州历代战事”、“盖州三海历史探源”、“盖州古城再铸辉煌”、“盖州四大会馆”、“革命先烈永垂不朽”、“革命先烈永昭日月”、“雪帽山”、“赤山揽胜”、“凤凰山”、“青石岭访古”“盖州税史简述”等等,期间先后被吸收为盖州市作家协会、盖州市传记协会、营口市历史研究会理事等。

忠实的历史纪录,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希望,“人人皆可记录”能够成为历史的另一种书写方式,用细节构建更丰盈的历史,让公众更好地感知时代、理解时代。

“让盖州悠久的人文传统传承下去,是我们这代人的心愿。”邵希斌说,做这样的事“吃力不讨好”,可他仍愿不遗余力地收集整理盖州的历史文化,“老有所乐,乐在其中”。

“市志编制工作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工作,历史需要靠我们来记录和传承,我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成绩只代表过去,未来任重道远。我将一如既往,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市志工作继续奋斗。”这是邵希斌这位普通共产党员的心声,也是他倾情奉献市志工作的真实写照。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