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州市2014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方面工作,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07.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7%,高于营口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高于辽宁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其中:按新口径核算,第一产业增加值37.3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91.96亿元,比上年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77.84亿元,比上年增长8.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18.0:44.4:37.6。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8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农业产值28.08亿元,林业产值1.92亿元,牧业产值19.1亿元,渔业产值16.44亿元,农业服务业产值1.26亿元。
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增加值实现37.89亿元,比上年增长3.5%。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907公顷,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699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3630公顷。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9423公顷,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27公顷,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6558公顷。全年果园面积24432公顷。
全市粮食总产量13.34万吨,比上年下降13.8%,其中:水稻产量22360吨,玉米产量101160吨;水果产量51.44万吨,比上年略有下降,其中:苹果产量23.71万吨;蔬菜产量30.59万吨,比上年增长1.0%。
生猪饲养量46.5万头,比上年下降2.9%,其中:出栏数29.2万头,存栏数17.3万头;羊饲养量66.4万只,比上年增长0.2%,其中:出栏数31.9万只,存栏数34.5万只;家禽饲养量3861.59万只,比上年增长5.4%,其中:出栏数2668.99万只,存栏数1192.6万只。
肉类总产量8.62万吨,比上年增长5.1%,其中:猪肉产量2.45万吨,牛肉产量0.3万吨,羊肉产量0.48万吨,禽肉产量5.34万吨。禽蛋产量5.2万吨,羊毛产量270845公斤,奶类产量2171吨。蜂蜜产量13990公斤。柞蚕产量3572吨,比上年增长3.5%。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513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333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180公顷;中、幼龄林抚育面积666公顷;本年新增育苗面积40公顷。
全年渔业水产品产量实现19.6万吨,比上年增长2.6%,其中:海水水产品产量19.1万吨,其中:养殖产品产量14.3万吨;内陆水域水产品产量0.5万吨,全部为养殖产品产量。养殖面积为7690公顷,其中:海水养殖面积6590公顷,淡水养殖面积1100公顷。
全年农业机械化总动力40.1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5%。从农业化作业总体情况看:机耕面积为42867公顷,机电灌溉面积41000公顷,机收面积17233公顷;从单项农机化作业情况看:机械深松面积1333公顷,保护性耕作面积1333公顷,机械深施化肥面积31733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72万吨,比上年增长1.9%。
全年新栽苹果树150万株,面积3万亩;新栽葡萄树200万株,面积1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达到7万亩;绒山羊饲养量达到68.6万只,标准化养殖率达到82.7%;全市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9户;“三品”认证达到98个、认定面积51万亩。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产值实现353.9亿元,比上年增长6.1%。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内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87.2亿元,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9.02亿元。按经济组织类型分组:独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1.13亿元,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16.42亿元,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276.11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35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全年应交增值税实现5.7亿元,比上年下降34.1%,产品产销率达到103.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瓦楞纸箱产量63099吨,比上年增长27.5%;酱油产量13718吨,比上年增长145.6%;果汁和蔬菜汁饮料产量5633吨,比上年下降22.9%;纸制品产量76439吨,比上年增长28.4%;铝合金产量2579吨,比上年增长25.3%;滚动轴承产量712万套,比上年增长16.5%;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产量388595对千米,比上年增长48.5%;服装产量1452万件,比上年下降5.5%;冷冻饮品产量688吨,比上年下降4.1%;商品混凝土产量860357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2.6%;电力电缆产量19740千米,比上年增长42.4%;民用钢质船舶产量4.752载重吨,比上年增长4.2%;塑料制品产量87914吨,比上年增长11.1%;水泥产量569414吨,比上年下降18.8%;铸铁件产量11391吨,比上年下降13.9%;原油加工量788469吨,比上年增长3.4%;燃料油产量255349吨,比上年下降11.8%;石脑油产量11096吨,比上年增长2.9%;石油沥青产量520795吨,比上年增长14.1%;风力发电量11159万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1.7%。
建筑业增加值实现10.8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2%。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25个,比上年增长25.0%。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实现38.5亿元,比上年下降15.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实现37.7亿元,比上年下降15.1%;安装工程产值实现0.83亿元,比上年增长24.3%。竣工产值实现23.7亿元,比上年下降34.7%。全年施工面积为341.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9.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66.5亿元,比上年下降15.0%,其中:项目建设投资实现146.3亿元,比上年下降5.8%。
按照产业划分: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实现1.5亿元;第二产业投资实现109.6亿元;第三产业投资实现55.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的三次产业构成比为0.9∶65.8∶33.3。
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全年国有企业完成投资16亿元,私营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完成投资147.9亿元,港澳台商独资企业完成投资2.6亿元。
截止到年末,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42个,比上年增长5.0%。开发项目个数为40个,比上年下降11.1%。全年房地产共完成投资额6.01亿元,比上年下降78.5%。房屋施工面积为188.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6.3%,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为18.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2.3%;房屋竣工面积为14.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8.7%。本年新增固定资产5.98亿元,比上年下降12.0%。商品房销售面积24.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3.5%,其中:现房销售面积为15.2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5.7%;期房销售面积为9.6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2.0%。商品房销售额实现8.20亿元,比上年下降51.6%,其中:现房销售额实现4.80亿元,比上年下降44.7%,期房销售额实现3.41亿,比上年下降58.9%。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为47.5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1.1%。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与营口市持平,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市内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4.99万元,比上年增长12.2%。按行业分组,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实现27.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7%。限额以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实现17.90亿元,比上年增长66.4%,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实现17.66亿元,比上年增长20.1%;住宿业营业额实现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6.3%,餐饮业营业额实现0.28亿元,比上年增长6.8%。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实现1.0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7.6%。出口创汇总额实现2.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0%。全年新批自营进出口权企业5户;建材、轻工产品、农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26%、95%、35%。
六、财政
全年地区财政收入实现35.29亿元,比上年下降38.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03亿元,比上年下降51.7%。其中:各项税收收入8.85亿元,比上年下降49.8%。各项税收中,增值税收入2.05亿元,比上年增长24.4%;营业税收入2.593.65亿元,比上年下降29.2%;企业所得税0.74亿元,比上年下降17.6%;城市维护建设税0.63亿元,比上年下降5.6%。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0.53亿元,比上年下降27.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86亿元、公共安全支出1.47亿元、教育支出3.43亿元、科学技术支出0.12亿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0.23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44亿元、医疗卫生支出2.98亿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95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2.47亿元、交通运输支出0.29亿元、住房保障支出0.59亿元。
七、金融和保险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3.03亿元,比年初增加2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个人存款中储蓄存款年末余额148.78亿元,比年初增加16.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9.74亿元,比年初增加10.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年末短期贷款余额46.55亿元,比年初增加1.72亿元,比上年增长3.9%;年末中长期贷款余额52.04亿元,比年初增加8.76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存贷比率为51.7%,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
全年保费收入实现37697万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财险单位保费收入13076万元,比上年增加1083万元;寿险单位保费收入24621万元,比上年增加5884万元。全年赔款金额为13972万元,比上年增长34.6%。其中:财险单位赔款金额为7881万元,比上年增加591万元;寿险单位赔款金额为6091万元,比上年增加3594万元。
八、科技和教育
营口华润有色金属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与清华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一汽集团等9家单位联合的《高硅铝合金无缸套发动机关键制造技术和装备研究及示范应用》课题列为2015年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获专项资金4270万元。并荣获国家“第十六届专利优秀奖”。盖州市人民政府承担的“百万只辽宁绒山羊养殖示范基地和良种繁育工程建设”项目和营口龙辰矿山车辆制造有限公司的“矿用窄轨安全人车”项目进入营口市政府科技进步奖评选复赛。辽宁省味中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创新调味品加工技术建立产业化生产机制项目”申报2015年省农业科技产业化项目。
全年小学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初中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8.2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8.23%,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8.8%。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为13081人。普通小学招生人数4576人,在校人数28107人,毕业生人数5886人;初中学校招生人数5965人,在校人数16420人,毕业生人数4456人;高中招生人数2235人,在校人数6714人,毕业生人数2286人;职专招生人数416人,在校人数1225人,毕业生人数371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447人。
九、文化和体育
2014年,排练了辽剧折子戏《岳雷招亲》、《当箱子》和大型古装评剧《包公嫁女》,盖州市民间皮影艺术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我市城乡演出皮影戏50多场。为农家书屋送书3000余册,为农民送信息1200余条;完成科技跟踪服务课题10项。新华书店全年看样进货30余次,网上订货28次;全年完成销售811万元,其中教材销售780万元,门市部销售31万元。全年放映电影完成放映场次3593场次。全年建设社区书屋6个,建成标准化文化广场8个。有线电视实现全图覆盖,完成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
2014年在辽宁省青少处排球锦标赛中获得男子第3名、女子第3名。在中欧少年排球冠军邀请赛比赛中获得第1名。在辽宁省第二下届运动会排球比赛中,取得女子甲组第2名,乙组第3名;男子甲组第4名,乙组第5名的好成绩,为营口代表团增添7枚金牌。全年向上级体育专业队输送运动员26名。为140个行政村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
十、旅游
今年新增国家3A级景区2处,现有国家3A级景区共4处,国家4A级景区2处,北海海洋公园获批为“辽宁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虹溪谷温泉度假景区跻身2014年中国旅游风云榜“2014‘美丽中国’十佳度假区”候选名单。全年新增旅行社2家,分社新增2家,门市部新增1家。全年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400万人次,旅游收入24亿元。
十一、卫生
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不含诊所等)40个,其中:医院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8个、卫生计生机构9个(1个行政单位、3个疾病控制单位、1个妇幼保健单位、1个采供血单位和3个其他单位)。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347人,其中:医院716人(包含医师251人)、基层医疗卫生机353人(包含全科医生36人)、卫生技生机构278人。年末实际开放床位数6311张,其中:医院为677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634张。新农合参保人数为506628人,参合率达到96%。
十二、环保和安全生产
全年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13毫克/立方米、日均值合部达到一级标准;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24毫克/立方米,日均值全部达到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86毫克/立方米,符合二级标准。全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1.3分贝,交通噪声平均为69.1分贝。
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94个村环境集中综合整治任务全面完成。
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死亡事故4起,同比持平,死亡4人,同比下降20%,死亡人数为营口市政府下达控制指标6人的66.7%。
十三、城乡建设
老城区3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全面完成了26条城区街巷路维修改造。
城市用水普及率为90.26%,燃气普及率为84.63%,比上年增加5.67%;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0.9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5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07平方为,比上年增加1.0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07%,比上年增加7.47%;建成区绿地率39.78%,比上年增加6.54%;污水处理率达89.75%,生活垃圾处理率100%。
十四、交通
2014年完成国省干线公路42.2公里,分别为黑大线2.4公里,桓盖线6.8公里,盖亮线6.2公里,盖梁线11.9公里,北土线7公里,熊城线7.9公里。完成桥梁工程5座,172.28米,分别为:庄林线芹菜沟桥34米,黑大线青石岭桥31米,熊城线孙屯桥21.68米,盖亮线花园坨桥29.6米,赵屯桥56米。全年完成农村公路大修58.78公里,中修56.41公里,桥梁51.4米。全年共审验营运车辆12633台。
十五、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全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1825元,比上年增长9.9%。
全年新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为5172人,参保总人数达到7.4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6万人;城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3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4.2万人。全年征缴养老金为2.9亿元;全年发放保障金及各类求助补贴为1.3亿元。
全年社会福利收养性机构30个,床位数为3145张。
十六、人口和劳动就业
年末户籍总人口70395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91207人。在全市总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62017人,占总人口的51.4%;女性人口为341942人,占总人口的48.6%;男女性别比达106:100。18岁以下人口为103844人,18-35岁人口为176826人,35-60岁人口为283681人,60岁以上人口为139608人。年末总户数为249480户,户均人口3人。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9.23‰,人口死亡率为6.5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1‰。
全年新增城镇实名制就业1.2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86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9%。
注释: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核算数,其中部分主要指标以省市审核反馈数据为准。
2、部门数据由对外贸易经济、文化广电、旅游、财政、人民银行、交通、保险协会、教育、卫生、社保、公用事业、民政、公安、安监、环保等相关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