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营口新闻

大石桥市黄土岭镇七一村深挖“吕王精神”内涵 赓续红色基因

来源:营口市政府网站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6-10

【字号:

分享:

大石桥市黄土岭镇七一村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小山村,在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丁隽一、吕庆余、王希珍等革命烈士的鲜血浸润着这块质朴的土地。70多年来,红色基因在这里代代赓续,光荣传统在这里历久弥新,革命精神在这里发扬光大。

解放战争时期,七一村属原盖平县九区管辖。抗战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这里的革命事业蓬勃发展,但斗争环境也十分险恶。为争夺东北,国共两党军队展开了生死相搏的大决战。盘踞在盖平县境内的地主武装卢家匪帮投靠了国民党反动派,并向我党领导的农村基层政权发动了猖狂的反扑,大肆抓捕和屠杀我党基层干部和工作队员。

丁隽一是当时盖平县九区区长,他积极培养党的积极分子,并广泛发动群众,领导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同当地的恶霸地主进行英勇的斗争。1946年,由于叛徒的出卖,他被匪帮抓获,牺牲时年仅20岁。

1946年,吕庆余和王希珍参加革命工作,分别任民兵队长和区工作队司务长。1947年4月,接管区工作队到头道沟村发动群众,吕庆余和王希珍两位同志带领贫困百姓打土豪、斗地主,建立人民政权,建立和巩固革命根据地。

1947年9月11日晚,工作队队员们去东二道沟村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当日未归。吕庆余和王希珍带领五、六名民兵在驻地值班,但当天晚上,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杀害。

为了纪念吕庆余、王希珍两位烈士,人民政府将头道沟村改名为吕王村。1961年,经过划分后,成立了吕王公社。吕王公社党委和政府将革命烈士吕庆余生活战斗过的大错草峪命名为七一大队,后来人民公社解体,七一大队改名为七一村。1984年吕王公社改为吕王乡,后又更名为吕王镇,2002年吕王镇合并到黄土岭镇。

为了深挖“吕王精神”内涵,赓续红色基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史鉴今、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2019年底,在市气象局和七一村驻村工作队的帮助和努力下,七一村开始筹建红色文化展览馆。今年,七一红色文化展览馆被省委宣传部评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4月21日,七一红色文化展览馆经过升级改造后重新开馆,开辟了我市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