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被称为“城市之肾”,在我市保护湿地“人人参与、人人尽责”蔚然成风,人们像爱护眼睛一样呵护着湿地,湿地也悄然回馈给我们“鱼潜鸟翔”的美景。眼下又到了“万鸟来朝”的时节,“到营口湿地看鸟浪”已在全国竖起了“金字招牌”。
“鸟浪”景观非常漂亮,有时穿越飞行,有时叠加飞行。在大辽河入海口湿地拍摄“鸟浪”有10余个年头的摄影爱好者李国颖说,各种珍稀鸟类对环境很挑剔,也很敏感,有不少鸟类在营口湿地已经长期驻留并繁育。
我市湿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多样,是国际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每年四五月间,数以百万计的候鸟在大辽河入海口处停歇、觅食。潮起潮落间,鸟儿飞起飞落,形成蔚为壮观的“鸟浪”,吸引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来“打卡”拍照。
来大辽河入海口歇脚的候鸟越来越多,这得益于我市对湿地由来已久的保护。多年来,我市始终致力于推行“休养生息”的湿地修复与保护模式,对大辽河入海口湿地周围的虾池、养鱼池全面拆除、清退,恢复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在西炮台北侧挖掘浅塘、注入淡水、投放鱼苗,为候鸟营造栖息地、觅食地1.3万平方米。运用原生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在大辽河入海口岸(东滩)湿地种植翅碱蓬50亩,安排专人对整治修复区域进行管护与保养,确保成活率和修复效果,茂盛的翅碱蓬为大辽河口湿地滩涂铺上了一层“红地毯”。据统计,近5年我市通过开展大辽河入海口湿地、西炮台湿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累计治理湿地面积0.1万亩,针对退化湿地进行应急补水,累计补水4万立方米,有效恢复湿地近0.2万亩。我市第三次国土调查结果显示,全市现有湿地面积约22.47万亩,其中,沼泽草地0.4万亩,沿海滩涂17.5万亩,内陆滩涂4.56万亩。随着我市对湿地生态的修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为候鸟提供了更好的栖息环境。
“今年与往年相比,鸥类和雁鸭的迁徙时间要早一些。同时,迁徙候鸟的种类也是略有增多。”市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物保护科副科长刘莎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共记录到湿地水鸟5目10科45种20余万只,其中鸻形目29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5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2种。
市林草部门在每年侯鸟迁栖的时候都对东滩鸟浪广场周边的环境进行巡护,呼吁广大市民文明观鸟,不要乱扔垃圾,保护侯鸟迁栖的栖息环境和生态安全。近年来,来大辽河入海口观看“鸟浪”景观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会带上垃圾袋,看到滩涂上的垃圾就随手捡起来。据了解,目前我市有5万余名环保志愿者,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宣传环保理念,改善生态环境,带动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保护湿地“人人参与”的践行者。
编后话
如今,大潮过后,大辽河入海口湿地一片浮光跃金,芦荡间、碱蓬间的水泡子、小河沟密布,湿地滩涂小鱼小虾、海蚯蚓、潮蟹等水产资源丰腴肥美,这里早已成为“东亚—澳大利亚”沿线迁飞候鸟重要的中途补给站,水润生动,候鸟栖息地与人的居住地“近在咫尺”,人与鸟和谐共生。
鱼潜鸟翔,邂逅美丽营口,从喧嚣生活中迈出一步便能拥抱大自然。让我们携起手来,珍爱湿地,共育共享绿色生态、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