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探索水土保持的新思路、新模式,优化审批程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全面助力生态强市建设。
良好的水土保持,是打造绿水青山的基础,是建设生态营口的必备条件。我市本着“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原则,统筹水利、林业、自然资源等部门水土保持工作职责,整合资源、资金和项目,结合地区实际,培育高效农业,发展“水土保持+”的小流域经济。
市水利事务中心总工程师温世成说:“我市因地制宜,采取工程、林草等措施,把重点治理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规模治理与综合开发相结合,实现生态改善与美丽宜居两促进,形成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的新局面。”
据了解,“十四五”以来,我市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20平方公里,涉及23个乡镇、18条小流域;治理侵蚀沟14条,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0.5平方公里。
本着“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和补偿”的原则,我市建立起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以公路、矿山、发电等生产建设项目为重点,不定期对《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未按要求开展相关工作的单位提出限期整改。据了解,两年来,我市利用水利部和辽宁省水利厅卫星遥感技术,共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427次,有效防止了人为水土流失的产生。
“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营口地区2023—2025年水土保持率将由82.53%提升至83.76%。”温世成说,到2030年,我市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53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将达到39.2%以上,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150万吨,基本建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重点防治地区的生态实现良性循环。
编后话
水土保持得好,居民的生存环境就得以优化,生活质量自然也会随之提高。水土保持在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不能缺位,宣扬水土保持理念,普及水土保持知识,将水土保持意识灌输到每一个城市居民思想中,从点滴做起,合理利用、提高自然资源的包容力,大家携手保护城市水土,实现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