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营口新闻

关于苏州、无锡两市发展经验的几点思考

来源:营口市政府网站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14

【字号:

分享:

市委党校2024春季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 任 贺

按照市委党校教学安排,4月21日至26日,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40余名学员共同走进苏州科技大学开展异地培训,聚焦苏州、无锡两市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事例支撑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帮助我们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

一是抓本质,发展生产力,就是硬道理。苏州、无锡两个城市的发展始终追求实现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可以说两市的发展战略紧紧聚焦生产力的三要素。单从劳动者的角度讲,近年来苏州的发展离不开人口红利,苏州通过一系列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蓬勃发展,先后与多所中外名校在本地联合办学,为城市牢牢锁住了近1300万的常住人口,其中外来务工、求学人员占据多数,在强化消费拉动,提升城市经济稳定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抓头部,要么就不做,做就做最好。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苏州、无锡两市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稳经济、促增长的核心与关键,这一点虽然是广泛共识,但两市的招商很有特色,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优先招大引强,特别是瞄准各个行业的领军企业、头部企业,下大力气攻坚克难。近年来,很多行业领域的第一名甚至前三名大企业均相继落户苏州,为地区进一步稳定、补全产业链条、发展辅助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抓机遇,既然决定了,就大干快干。苏州、无锡两市对于新的发展机遇具有很敏锐的嗅觉和很敏感的神经。通过现场学习,我们了解到,今年国家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3月底工信部就有关工作出台实施意见,4月下旬苏州市政府就已经召开了“低空经济”发展有关会议,提出将打造“低空经济之城”的发展目标。苏州的民航特别是民用、工用无人机以及私人直升机产业已经摩拳擦掌、蓄势待发,各方面优势资源正在向苏州加速集聚。发展机遇稍纵即逝,谁看得准、抓得稳、下手快,谁就能掌握主动权。

四是抓定力,认准了方向,就义无反顾。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依靠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苏州、无锡两市很早就已经是寸土寸金之地,但是苏州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保留市中心老城风貌,守住这一份难能可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其中心城区仍然保留着2500多年以前的整体面貌。这一文化坚守,在过去一定历史时期并没有为苏州快速发展提供要素保障,但是随着近年来新发展理念的不断夯实,厚重的历史文化为苏州提供了难以比拟的城市竞争力,历史古城带给苏州的经济效益远远超过了土地本身的开发价值。坚持做对的事,总有一天会有收获。

五是抓协同,借大船出海,与巨人同行。近年来,支撑苏州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中,新加坡工业园区、昆山台商集聚、上海经济圈辐射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对无锡来讲,苏州并没有特别突出的本土产业,然而就是依靠着强大的外部力量,保障了苏州经济总量领先地位。同时,苏州实现了与上海的地下交通联网,乘坐地铁可以自由往返两个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巩固提升了经济圈实际辐射效应,通过交通联网将苏州更加紧密地吸附在上海经济圈当中,人才、技术等优势资源要素向苏州加速汇集。

六是抓竞争,既比学赶超,又荣辱与共。作为同处一省的两个地级市,苏州和无锡在城市发展特别是经济建设上始终保持着良性竞争关系。这次外出学习,我们有幸同多位分别来自两市的教授、专家进行了学习探讨,其中最多的话题就是关于两市之间经济发展的相互竞争,可以看出两市始终保持着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拥有着相互勉励的竞争默契,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专家、学者,乃至企业社会,两市之间都常态化保有着务实合作和交流沟通,江苏省也通过干部交流等方式,引导两市巩固提升这种“你追我赶、共同提升”的发展态势,成就了两个城市的发展双赢。

苏州、无锡两市的发展经验看似集中在某一领域,但其在深层次上体现的是城市的发展思路和精神框架,展现了高质量发展的腔调和底气,受用于、适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而这种思路、框架、腔调和底气,并不受城市量级和实际现状所制约,是值得我们深入分析,也能够让我们学习借鉴的。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