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营口市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姜永刚愈发忙碌,公司运营、直播带货、惠农培训……“多线程”处理工作。更重要的是,就在不久前,成立中共营口市电子商务协会党支部的请示得到批复。夙愿得偿,整个团队为之振奋,铆足干劲开启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姜永刚生长于盖州市西海街道办事处河口村。和许多海边长大的年轻人一样,姜永刚18岁那年上船,沿着父辈的轨迹乘风破浪。借着时代的东风,他退捕上岸,数次转型,建企业、树品牌、做电商,引领乡亲们奔赴共同致富的“新渔场”。
上岸 一颗鱼丸打开市场
“爱研究”是姜永刚给自己下的定义。自第一次出海打渔,他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我记下每一网的时间、地点、天气、产量,包括当时海图没有标注的各种情形,形成了我自己的大数据库。”姜永刚告诉记者,这种类似捕捞日志的记录,大大提高了“满载而归”的几率。
但有时产量并不能换来预期的收入。捕捞高峰期,海鲜常常遇到滞销的情况,只能低价抛售,甚至被搅成鱼粉给动物当饲料。姜永刚无法接受这样的浪费,便逐渐萌生出整合资源、对本地海鲜进行深加工的想法。经过考察、学习、建厂房、买设备,他将自家祖传的美食鲅鱼丸作为第一个产品。“咱家乡鲅鱼产量高,尤其是燕鲅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但渔民不及时卖掉,它很快就破肚了,正适合深加工。”回忆起这段往事,姜永刚满是成就感。这款鱼丸上市后备受欢迎,不仅为他自己的企业打开了局面,也缓解了周边渔民的“销量焦虑”。
触网 不愿做网红的网红
2019年,姜永刚抓住直播风口,尝试转战短视频平台。凭借“海蛎子味儿”的盖州口音和产地直发的品质保障,“渔民老姜”迅速圈粉。东北老式大饼干、煎鲅鱼、即食海蜇……在他的直播间,东北特产爆款频出。
2020年起,姜永刚凭借“触网”积累的经验,开始为农户提供网店运营、包装设计、物流对接等服务;2024年,他组建的团队帮助盖州市卧龙泉镇义和村解决苹果和大红袍李子积压难题,创下日销4000单的纪录;当下,姜永刚团队服务的企业全口径日销可达3万单……姜永刚曾在多个场合说起“不想做网红,但想通过线上平台把家乡好物宣传出去”。
初夏,正值盖州香瓜集中上市的时节。今年,姜永刚索性把直播间搬进了香瓜棚。一见他来了,河口村瓜农姚秋玲笑得合不拢嘴:“一亩地年产量有六七千斤,至少一半是老姜帮我在网上卖出去的。以前香瓜再好也只能在周边卖,现在连海南的订单咱都没少接!”
逐梦 51岁正是闯的年纪
如今,姜永刚拥有了新的身份:中共预备党员。“我这个年纪入党肯定不算年轻,但入党不分先后,只要对党组织怀有向往,什么时候都不算晚。”姜永刚告诉记者,自己这些年带队参展时,每每看到佩戴党员徽章的人总是不自觉地多一分信任,每次到有党组织的单位考察,总会心生羡慕。因此当他收到《关于同意成立中共营口市电子商务协会党支部的批复》时,心中的自豪感不言而喻。
51岁的姜永刚还有很多“梦”要追,依托党支部的凝聚力,他要更好地团结协会成员单位,让家乡好物走得更远;他要授人以渔,手把手教会乡亲们“手机变农具”;他要复制电商成功经验,完善“培训+实操+跟踪”的全链条助农模式……而对于自己,他只希望能初心不改,还是那个一口“海蛎子味儿”的渔民老姜。他也期待着,自己在党旗下宣誓的圆梦时刻。